场景化智能运营落地成都地铁全线,科技能力城市轨道交通
发布时间:2021-11-27 12:49:33 所属栏目:动态 来源:互联网
导读:科技是解决目前地铁运营困境的利器,用自动化技术代替人工,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,提高效率。中轨协数据显示,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中,人工成本占比超50%,同比增长3.5%。 去年10月,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《城市轨
|
科技是解决目前地铁运营困境的利器,用自动化技术代替人工,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,提高效率。中轨协数据显示,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中,人工成本占比超50%,同比增长3.5%。 去年10月,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《城市轨道交通蓝皮书: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报告(2019~2020)》,其中提到,随着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科技不断发展进步,打造高度智能化的运输组织和客运服务已成为必然趋势,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将迎来全新的智能时代。 近日,在成都地铁全线网12条运营线路全面投入应用的“三合一”智慧乘客服务平台,便是科技赋能地铁运营的最新例子。“三合一”智慧乘客服务平台涵盖智慧安检、智慧测温、智慧票务三大智能系统。 此次在成都上线的智慧乘客服务平台共计覆盖287座车站,超过700个安检点和8500个闸机,体量和规模较为庞大,为平台的上线带来了挑战。 智元汇智慧乘客服务平台项目实施负责人蒲磊介绍称,不同的线路或车站的自动售检票系统(AFC)集成商不同,对于不同设备、系统快速完成统一升级、改造、集成,是项目的一大难点。“连续7个月,团队所有人每晚在地铁停运后进行调试,最高峰的时候一个晚上完成30个站的技术测试。”蒲磊说。 蒲磊介绍说,“此次上线的系统对交互过程时间有严格要求,每秒钟需要同时处理1万人并在300毫秒内完成比对,时效性要求高、范围大,是目前全国公共交通场景里规模较大、难度较高的。” “无感通行”需要在千万级底库和高并发环境下,进行高精度、低延迟的1:N比对,技术挑战和部署难度之高前所未有。据商汤科技介绍,系统在实际应用中,从信息获取、识别、比对、支付到票务平台的整个流程处理只需不到200ms,乘客过闸时没有任何延迟感。 (编辑:邯郸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