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逆转!摩托车企业纷纷倒台后,摩托车却满血复活了!
发布时间:2021-11-25 09:29:30 所属栏目:动态 来源:互联网
导读:摩帮起于摩托之王嘉陵,其前身是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。 而嘉陵摩托之父,则是嘉陵厂党委书记兼厂长孙寿彭。 他造摩托车的目的很简单,让企业继续存活。 当时刚刚开过十一届三中全会,经济建设成为中心,国家不再需要那么多军工企业了,作为
|
摩帮起于“摩托之王”嘉陵,其前身是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“江南制造总局”。 而“嘉陵摩托之父”,则是嘉陵厂党委书记兼厂长孙寿彭。 他造摩托车的目的很简单,让企业继续存活。 当时刚刚开过十一届三中全会,经济建设成为中心,国家不再需要那么多军工企业了,作为军工企业的嘉陵必须“军转民”才可以活下去,而孙寿彭选的出路是造摩托车。 他认为,摩托车将会有很大的需求,而当时全国只有上海的“幸福250”,以及济南轻骑的单缸助力车等几款产品,嘉陵如果做成了,将会打开一个巨大的市场。 孙寿彭手里除了一些冲压设备,几乎不具备造出一辆摩托车的条件,所以他第一个想到的,就是引进国外技术,并先后跑到南斯拉夫、日本等国考察。 但结果让他失望——因为兜里没钱,嘉陵根本支付不起高达5000万美金的技术转让费和技术提成费,而且一些附加条件也让他这个“军工人”难以接受,比如关键零部件必须从外方采购。 1979年4月,嘉陵正式成立摩托车研究所,发誓要用5个月时间造出一辆摩托车,向国庆三十周年献礼。 在无图纸、无专用设备、多达八成的材料不对口的情况下,嘉陵仅仅依靠海外考察时订购的几辆摩托车,通过人工测绘的方式,几乎完全靠手工,打造出了第一辆嘉陵摩托车。 因为过程太过艰辛,这辆车被称为“争气车”。 付出显然是值得的——嘉陵终于造出了中国第一辆民用摩托车,并将其命名为“CJ50”。兴奋的孙寿彭亲自试驾这辆车,还因为操作失误摔掉了门牙。 随后,5辆嘉陵推出的“CJ50”型摩托参加了国庆三十周年庆典,瞬间引发了轰动效应。 嘉陵的摩托车时代由此开启。 (编辑:邯郸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

